我們以為還有很多時間可以孝順,很多機會可以團聚,很多方式可以彌補。
但現實從不按劇本發展,一場意外,一個摔倒,可能就是一個人的轉折點,也是一個家庭的提醒。
我們需要問的是: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,或在我們父母身上,誰來接住那一摔之後的孤獨?
第二、被留在原地的「老人」
高建勛的三個女兒,分別在雪梨、墨爾本和坎培拉。
她們都已成家立業,生活穩定。
朋友圈裡時常曬出周末的燒烤聚會、孩子的畫作和在郊外野餐的照片。
照片里的陽光很暖,日子看起來不緊不慢。
二十多年前,送她們出國時,高建勛是堅定的。
他認為,孩子就該有更大的世界,不該困在一座城裡,像自己一樣,一輩子沒離開過老家。
那是他的選擇。
他驕傲地把她們推向遠方,也接受了某種隱形的交換,那是一種告別,是一種「從此你們自由,我便孤獨」的告別。
起初,電話頻繁,視訊也常有。
他們會討論買菜的價格,分享家裡的趣事。
可隨著生活重心的變化,時間差、語言環境和彼此節奏的脫節,溝通逐漸變成一種儀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