韓信有多厲害?僅活了35歲卻創造了34個成語,貫穿了韓信的一生
古代有兩個男人的生涯,可謂是世間所有男人的終極夢想。
其中一個叫霍去病,他從小狂到大,十幾歲就騎馬殺敵,二十歲出頭便已功高蓋主。
而另一人叫韓信,他則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。
而且在他身上還誕生過三十幾個成語,有人知道都是哪些嗎?
蹉跎歲月
韓信和霍去病的出身沒法比,霍去病出生於外戚之家。
皇后衛子夫是他的姨母,姨父是漢武帝,衛青是他親舅,自幼更是在皇宮長大。
而韓信則出生在一個貧苦之家,小時候連飯都吃不起。
為了吃上一口飽飯,韓信經常去別人家蹭飯吃,最後惹得眾人十分厭惡他。
有一次,他實在餓得不行了,便在河邊釣魚,可魚久久不上鉤。
在一旁洗衣服的老婦人見他如此,便帶他回家中吃飯。
自從這件事後,韓信一改之前的浪蕩模樣。
可有人見不得他改邪歸正,便想藉此羞辱他一番。
如果是以往的韓信,肯定會拔劍傷人,可這一次他卻選擇忍辱負重,這便是「胯下之辱」。
經歷過胯下之辱後,韓信見天下大亂,便離開了家鄉,投奔在項梁和項羽叔侄門下。
可惜項羽沒有識人之才,認為他膽子非常小,又沒有強壯的體魄,便讓其去看守糧倉。
雖然看守糧倉是一份非常低微的工作,但韓信還是勇於創新,他將糧倉進行了一番改造,前後各開一門。
這樣一來,新糧便可從後門推入,舊糧從前門推出,避免了糧食囤積時間過長,發生變質。
後人便將韓信這一操作稱之為「推陳出新」。
雖然韓信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才華,可還是得不到項羽的認可,甚至還處處遭到打壓。
為此,韓信決定另覓明主,於是他來到劉邦的帳下。
初來漢軍時,他依舊不受重視,唯獨蕭何比較認可他。
見自己始終得不到重視,韓信打算離開漢軍,再覓明主。
聽聞韓信離開,蕭何感到十分可惜,便騎上快馬,來了一場「月下追賢才」。
這便是韓信身上誕生的第三個成語——蕭何月下追韓信。
蕭何為了挽留韓信,他向劉邦表示韓信乃「國士無雙」,錯過了是漢軍的損失。
在蕭何的強力推薦下,劉邦為了檢測韓信的能力,便與之討論天下之勢。
韓信對此絲毫不怵,他冷靜分析了當前局勢,並斷言項羽衝鋒時只有「匹夫之勇」,而對手下卻有著「婦人之仁」。
只要劉邦一紙令下,三秦之地必然手到擒來,這便是「傳檄而定」的由來。
於是,蹉跎半生的韓信終於得到重用,開始他戰無不勝的一生……
征戰四方
為了快速平定三秦之地,韓信採用了「明修棧道,暗度陳倉」的戰術,完成了對關中之地的平復。
收復三秦之地後,劉邦開始變得膨脹,他覺得自己已經有了和項羽一決高下的資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