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國「花和尚」34歲暴斃,死後翻看床下,奇葩死因大白於天下
1918年春,一個天才英年早逝,不過34歲。
作為一名詩人、作家、畫家,他的名字在那個時代幾乎無人不曉。
可惜,這位被眾人譽為「花和尚」的才子,最終卻以一種極為荒誕的方式離開了人世。
他既是佛門中的僧人,又頻繁地回到喧囂的紅塵。
直到人們在他死後翻看他的床下,他的死因才終於大白於天下。
被排斥的身份
蘇曼殊出生在1884年9月28日,地點是日本橫濱。
他是個中日混血兒,他的父親蘇傑生是廣東的商人,而他的母親則是日本女子。
在他年僅三個月時,蘇曼殊便離開了生母。
生母離開後,他被送回了父親的家,父親有妻有妾,蘇曼殊就在這樣的家庭生活。
父親雖然對他有著一定的責任,卻並不真正關心他的內心世界,繼母和繼子,想想也不可能毫無芥蒂的相處。
親情的缺失讓他早早體會到孤獨的滋味,他變得敏感、內向,也更加注重自己的精神世界。
再後來,家境的變故使得蘇曼殊的生活再次發生劇變。
父親的生意失敗,家道中落,蘇曼殊不得不開始了更加困苦的生活。
這段艱難的歲月讓他體驗到了比孤獨更為深重的痛苦——他甚至連飯都吃不飽了,或許也是這段時間,給他埋下了禍根。
半生顛沛折磨,蘇曼殊的內心世界早就分崩離析。
而這一切都在他選擇出家之時找到了某種宣洩的出口。
三進三出佛門
蘇曼殊的生活,始終充滿了對佛門的渴望與對世俗誘惑的無法抗拒。
他的一生仿佛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掙扎,他在清規戒律與塵世誘惑之間徘徊。
每一次的出家,似乎都在尋求一絲內心的寧靜,而每一次的還俗,又讓他深陷更深的痛苦與糾結。
三進三出的佛門之路,卻始終無法得到真正的滿足。
第一次出家,據說發生在他十歲出頭。
那時,蘇曼殊因病被繼母關進柴房,不被家人看重,甚至被認為命不長久。
佛門的清凈與孤寂,仿佛成了他逃避家庭冷漠的唯一希望。
那時的蘇曼殊,內心充滿了理想主義的幻想,他認為佛門可以洗凈塵世的煩惱,帶給他真正的解脫。
可現實是,面對寺廟中的嚴格戒律,他很快發現,清規戒律對於一個年輕人而言,遠比想像中的要殘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