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為何執著於生兒子傳宗接代?兒子能做的事情,女兒做不了嗎?
古人之所以對生兒子有一種執念,歸根到底,其實還是生產力的問題。
這個觀念,在今天的我們看來,或許很落後。因為在現代人眼裡,兒子能幹的事情,女兒也能幹!甚至於和兒子相比,女兒有的時候心思還更加細緻。所以在絕大多數時候,生男生女確實都一樣!
但在古代的時候,其實還真不是這樣的。
因為在古代,生產力水平不夠高的情況下。有些事情,真的就只有兒子能幹,女兒還真就幹不了。
在東晉時期,就曾經發生過一個經典案例。在這個案例當中,如果當年那對夫婦,生的是兒子的話,歷史上可能就沒有南北朝了!
大概在東晉後期的時候,在今天的山東莒縣一帶,有一戶姓臧的人家。這家人也是官宦之家,祖上好幾代人都是做官的。這戶人家有一個閨女,名叫臧愛親。
臧愛親的父親,後來官至郡功曹。而她的爺爺,更是一度官至尚書郎。